第(2/3)页 想想当年的安石先生,同样脾气也好不到哪儿,还有那司马光,脾气也绝对是九牛头也拉不动的主,看样子这才身负大材之人,无一不是性格鲜明之人,只希望自己能够再多活几年,好生让王洋这小子磨一磨脾气才是。 高滔滔可不希望王洋与赵煦之间未来无法君臣相处融洽,而是希望王洋与赵煦,就像前朝的太宗皇帝与治国良相房玄龄一般,让大宋越来越好。 而一帮之前大言不惭指手画脚的旧党重臣们此刻老脸火辣辣的,特么的三个元祐,就像三记恶狠狠的耳光,抽着这帮子老家伙脸都肿了。 再一次回到了大殿之后,高滔滔回到了竹帘之后,稍稍平复了一下之前激动的心情之后这才朝着王洋仔细地询问了起来。 不论是那元祐冶炼术,又或者是元祐炼焦术,都可以极大的提高了大宋冶炼出精良钢铁。 而这大宋元祐甲,制作远远不如大宋目前所流行的那种鳞甲繁琐,而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工人和工时,极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以及时间。 听闻了王洋讲述起他这些日子专研改造的经过,再加上有赵佶这位端王殿下替王洋摇旗呐喊,更有那两位经验丰富的军器监官员在旁佐证。 这一刻,哪怕是最看不惯王洋的那些旧党诸位重臣,此刻也不得不承认,王洋所研发出来的这些新技术,不论是哪一项拿出来,都绝对不会辜负元祐这个大宋天子年号,甚至可以说,大宋的元祐年号,只会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必将会被天下人铭记,甚至会被历史牢牢的铭记住。 而之后,军器监的卢大人被唤了出来,详细地询问了一番情况之后,得知目前军器监共有制甲工匠近三万人,而原本的制甲工艺,再加上使用了烟煤冶炼之后,使得钢铁杂质过多,大宋的铁甲只能依靠增加重量来提高防御力,造成了大宋的将士们在战场上难以快速进军或者是撤退。 而现在,有了这种重量比之过去要轻便了许多的大宋元祐甲,不仅仅能够在极大保证大宋的将士们的安全的同时,还同样能够让将士们能够减轻负重。 重要的是,位于汴梁的军器监三万工匠每年只能制作新甲不足千副,而现在看来,一年制三万副大宋元祐甲,根本不成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