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闻师老矣-《元始诸天》


    第(1/3)页

    ――――

    “闻渊明!!”

    凌烟阁中众人瞩目下,孟子非徐徐说出这一禁忌般的名字之后,周匝的气氛近乎于凝固了一般。https://

    几名重臣面面相觑,随即看向荀少?莫测的神情,纷纷垂头不敢出言,以免不慎惹祸上身。

    须知,闻渊明的身份在此时可是敏感之极,摄政君荀少?对于老太师的不满,一直以来从未遮掩,满朝文武又几人不知。

    孟子非在此时举荐其人,无论考量上如何,仅仅从其胆量方面,就足以让重臣们自感佩服了。

    “闻渊明啊!”荀少?面上果然露出一抹不满,指尖倏然敲了一下长案,心头一股怒气刚要发作。

    但看着殿中笔直处理器的孟子非,见着其一脸沉肃神情,心头这一股怒气不知为何竟消散去了大半。

    随即,荀少?若有若无的摇了摇头,对于孟子非的举荐不置可否,向几位重臣询问道:“不知诸位,还有何人选未提,咱们不妨庭前奏对,大家一起参详一二?”

    “这……”

    摄政君态度模棱两可,让几位重臣着实难以揣度,这几人面露难色,彼此目光交汇,全然是一筹莫展。

    看着群臣竟因为畏惧,而无一敢直言诤谏的,荀少?内心深处且喜且忧。

    ‘喜’的是他权威初立,已然具备了众臣俯首的权威,吕国上下无有不服之声。

    ‘忧’则有威权太甚,竟致使重臣顾及他的态度,而不敢直言吐露。所谓逆耳忠言,正因为是逆耳,才能从中看到大臣们的忠心。

    一味随声附和只会坏事,这对于有志天下的荀少?,不吝于最为沉重的打击。

    当然,对于一国君侯而言,一人威望让群臣仰起鼻息,没有什么不好。但凡事过犹不及,若是因为臣子畏惧君王,而将一国军国大事视若枉闻,只会上误诸侯社稷,下误百姓黎民。

    荀少?沉默了片刻,缓然开口,道:“尔等畅所欲言就是,不用有何顾及!”

    只是,就算荀少?如此,但重臣们俱都神色沉稳,一个个都一言不发,持着勿版站在殿中。

    须知,这其中的干系甚大,闻渊明历经四朝,在吕国国人中威望极高,摄政君一直都很忌惮闻渊明的势力。

    若非闻渊明背后的道门上清宫,着实是一不容忽视的庞然大物,让人不得不忌惮几分。怕是此刻闻渊明早就死的,连骨头渣都剩不得多少了。

    如今闻渊明能脱身而出,也是由于荀少?困顿于吕国事务繁扰,以及尚未平定公子则、公子央二人内乱,一时间抽不出身处置,让闻渊明得了一时的清闲。

    但,这不代表荀少?就毫无芥蒂,不会有秋后算账之念。

    固然,以司寇孟子非的心性,其举荐或许无有私念。只是让闻渊明再度掌握兵权,对荀少?这位摄政君而言,无疑是一场赌博。

    毕竟,这位老太师与荀少?的关系,可是一直都紧张之极,二人相处的极不愉快,曾经一度的剑拔弩张。若非最后还是荀少?技高一筹,将闻渊明生生的压制下去,二人并非没有兵戎相见的可能。

    然而,朝野众臣们一直清醒的知道,闻渊明这一位老太师底蕴之深,着实不是一易予之辈。对于这般人物,一时的成败而已,只要不将他真正的除掉,就永远是一根埋入肉中的倒刺,不拔出去就永远埋入肉中。便是强行拔了出去,也必然会带上一点血丝,留下难以抹除的伤疤。

    对于这等人物的任用处置,永远都不能掉以轻心。

    虽然荀少?自摄政以来,就刻意削减闻渊明的影响力。而闻渊明也十分知情识趣,将兵权拱手交托出去,但闻渊明在朝野上下的潜在势力,依旧是极为的庞大。

    要是让闻渊明凭空得了助力,谁知道能否让其趁机乘风九万里?

    “摄政君,满朝之中除闻太师以外,没有真正的适合者!”孟子非突兀的开口,打破了殿中的沉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