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第五十九章-《玩宋》
第(1/3)页
《玩宋》/春溪笛晓
第五十九章
范仲淹把王安石支走,也是准备做这件事。
这些灾民没有以工代赈的观念,要整合好他们并不是易事,更别提让他们留下完成工作;与豪强富户们打交道也不容易,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往后工作更难展开。
范仲淹不准备让王安石啃这块骨头。王安石还太年轻,性格又太刚硬,还得再好好磨练磨练。
瞧着王雱对着舆图指指点点,范仲淹有些默然。
这小子和他爹要是能中和中和,他倒是不用操心那么多了,放手让他们去做便是。他都六十多岁了,给年轻人让让路没什么不好。
范仲淹考校王雱:“前些年彦国在这边的时候曾经放粮赈灾,灾民不习惯以工代赈,要是他们不愿意怎么办?”
王雱不上当:“您不是在杭州搞过吗?您有经验!”他还是个孩子呢!他才不给出主意!要是以后他们经常叫他出主意,他是出还是不出好呢?
这小滑头!范仲淹揉着太阳穴,一脸疲惫地说:“我老了,记不太清了。”
王雱瞠目结舌。还有这样耍赖的啊!
不过见范仲淹确实疲惫,王雱麻溜地过去替他按摩太阳穴,口里说道:“这个简单,我们青州地少,粮不够啊,施粥什么的当然只能给飘着几粒米的稀粥。好好饿他们两天,同时派几个托儿混进去吹吹风,让他们知道接下来会有许多青州百姓人人抢着干的好差使,又能吃饱又能拿钱,可棒了!反正,托儿很重要!”
反正灾民来自不同的地方,混几个人进去也没人能发现。到安排工作时再派一批托去抢着做,有人抢的东西吃着才香啊!
范仲淹没想到王雱还真给出了个主意。托儿这词他没怎么听过,不过听王雱这么说大致也明白是什么意思。
范仲淹说:“听着倒是可行,可上哪找托儿去?”
王雱道:“这您放心,好找得很。刚到青州时我就让曹立盯着城中的一干闲汉,后来曹立发现他们许多人把家小安置在城外的山神庙,那儿环境差,地方小,一下雨有孩子生病了,满屋子老人小孩七连八带全病了。我让曹立盘了个庄子安置了这些人,让她们从胡管事那边接些轻松活计养家糊口。”
这依然是他们在开封做的那一套,安顿好这批人的家小自然能差遣动这批人,曹立安排起来非常从容。
曹立离开后,王雱便把这事交给周武去办。
范仲淹听王雱细细把事情说完,没说话。
许多人没了田、没了房,努力一辈子可能也没办法给家中父母、妻儿一个安身之地,做起事来自然没什么劲头。
古往今来百姓要的其实都是那么简单,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吃得饱穿得暖,没别的了。
王雱倒是没范仲淹那么多感触,他接着说道:“您要是觉得可行,我就趁着灾民还没到城外让周武去做准备。这些人常年混迹酒楼茶坊,最是机灵,不会露馅的。就是露馅也不碍事,我们给的钱是真的,给的粮也是真的,又没坑他们!”
范仲淹仔细端详着王雱。
与王雱接触多了,范仲淹大致能摸清王雱的性情,这小孩机灵,跳脱,鬼主意一堆。说他胡闹吧,他又能胡闹出好结果来;说他乖吧,他和乖字是绝不沾边的。
更重要的是,他年纪虽小,做事却理性多于感性,比方说安顿那些妇孺老小,明明做的是好事,从他口里说出来的却是“这件事应该这样做”“这样做能带来什么好处”。
换了别的小孩,说起来肯定是“她们这么可怜,我们得帮帮她们”;换了别的儒生文士,还能写个千八百赋文表达自己的痛心与不忍。
这小子不同,这小子就那么悄没生息地干完了。
这样的性情,也不知好还是坏。
总归是好事一桩,范仲淹还是夸了王雱一通,让王雱把托儿安排下去,到时候他也会亲自鼓动灾民踊跃参与基建工作。
王雱被夸得美滋滋,和人讨了笔墨,范仲淹在那思索怎么说动青州富户们投钱进来,他则在一旁把自己刚才给范仲淹说的那些大小工程给画了出来。
这可是他的老本行,画起来不要太轻松,在他的图纸上青州道路四通八达,农田水利遍布各县。
细分起来,还可以从图中的颜色深浅、线条粗细分辨出其中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等等——
一期工程,主干道全部给修大修好,重要浇灌渠也给挖好。
二期工程,村村通路,村村通渠。
三期工程……
最后王雱还大笔一挥,熟门熟路地在空出来的标题栏写下四个大字:百年青州。
牛逼嘛,当然要往大里吹!
范仲淹正处理着公文,抽空瞄了王雱一眼,顿住了,拿起墨汁未干的图纸认真看了起来。
刚才王雱也对着舆图给他指指点点,说要修这修那,可光靠嘴说和拿出实实在在的规划图感觉完全不一样。
王雱趁热打铁给范仲淹说出自己的构想:“我让胡管事印一批小册子出来,您把青州里头有头有脸的人聚到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人手分一本,等他们挑好路挑好渠就可以竞标了!”这事儿王安石在鄞县做过,只是规模小一些,内容没太大区别,王雱一点都不虚。
范仲淹见墨迹渐渐干了,抬手抚上那清晰明了的规划图。
这规划图若是真做成了,又何止能让青州受益百年。
范仲淹说道:“行,我叫人去下帖子。”要是真能做到,豁出他这张老脸去又如何?
另一边,王安石带着钱款去博州购粮。周文在算术上确实很有天赋,虽然说话有些口吃,算数却比许多粮行的账房先生都要快,几天跑下来很快帮王安石买够皇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