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黄子澄会试第一,曾经又是翰林院的编修,这些个顶尖文人圈子,自然也是熟得很。 甚至于削藩这个事情,黄子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姚广孝的影响。 姚广孝知道,这天下不乱,他就没有造反的土壤。 精通阴阳术数的他,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推算出了朱标寿数。 说这些比较玄乎,但是即便是在朱标薨后,他也是有足够的时间来谋划的。 从洪武二十年九月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至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 这其中可是足足有六年的时间。 作为一个和尚,他并不需要像朱棣一样,被困在藩地无法出来。 因为朱棣作为皇子的缘故,锦衣卫也不会太过于监视。 这就给了姚广孝发挥的余地。 朱允炆在即位后,黄子澄第一时间就与朱允炆谈论削藩的事。 因为黄子澄是最早跟随朱允炆的,所以在朱允炆心中的地位也是很高。 哪怕是朱元璋临终授命的齐泰,在朱允炆心中都要降一个档次。 削藩的事,齐泰提出,第一个削的就是朱棣,众多藩王中就朱棣最强,把他给干下去了,其他的不足为虑。 显然,朱允炆要是接受了齐泰的建议,那就没朱棣什么事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阴阳家的姚广孝,怎么可能没有防备。 削藩的事,甚至于细节,姚广孝早就和黄子澄详谈多次,埋下伏笔。 果然,黄子澄认为,应该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候,就做了很多不法之事,削之有名。 现在想要问罪,应该先从周王开始。周王是燕王的母弟,削周是剪除燕王的手足。 即便如此,现在的朱棣也是没有任何胜算的,不然也用不着装疯卖傻了。 最为关键的一步来了。 被后世戏称的‘大明战神’李景隆登场。 早前朱允炆派老将耿炳文讨伐,可耿炳文这名老将,并不是擅长攻坚,而是善于守成。 朱元璋认为现在的大明已经稳固了,立下一些不征之国后,那些能战善战的将领就没啥用了,干脆一鼓作气都给带下去。 而朱棣,作为塞王,长期和蒙古人对战,军事天赋极高,对此对上,耿炳文初战告败。 李景隆是明初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儿子。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朱元璋的养子,战功显赫,洪武十七年病逝后, 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