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最美不过诗经》


    第(2/3)页

    开封人崔颢更是温情脉脉地讲述起小河旁的恋情。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在他《长干行》的第一首,在这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年轻的女子撞见了自己的意中人,爽朗地询问起小伙子,“你的家住在哪里啊?”还未等人家回答,便着急地自报家门,我家住在横塘,你把船靠在岸边,咱们聊聊天,说不定还是老乡呢。年轻姑娘的潇洒、活泼和无拘无束生动地映现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

    《长干行》的第二首,小伙子也憨厚地回答了姑娘: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虽然我们同是长干人,可原来却并不认识。诗人崔颢并没有告诉人们这故事的结局。但是,能有如此浪漫的开篇,想来也应该和《溱洧》一样,“赠之以芍药”,是美丽的结局。

    溱与洧,春水涣涣;溱洧水,清亮且长,正是爱情的温床。你把最美的芍药赠给我,我把手中的兰花赠给你,伊人在花草中芬芳,情意在春水畔绵长。这溱洧水畔的故事是两三千年前先人们生活的生动再现,清纯而自然,质朴而率真。在漫漫的冬眠里苏醒,男女邂逅,情愫暗生。恐怕今天苗族男女的山歌对答,佤族男子“串姑娘”,傣族姑娘把绣球抛向有情人,白族男女在蝴蝶泉边的情歌……都未必比他们更快活!

    写这篇文章时候我就坐在我故乡的小河旁,北汝河,离溱洧二水没有多远,最终三条河流都汇入到了淮河,阳光透过树顶的缝隙,河面上跃动着细碎的金光,四溅的是细碎水珠的清凉,我欢快地笑出声来。

    我爱这些小河。

    最美采莲女

    ——《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读这首诗的时候会有幅动态的画面,山上小树,陌道纵横,有一个女子,她静静地走在山间小道,慢慢来到一处沼泽,突然发现其中的荷花正盛开。于是她坐在池边,轻轻唱着心中的歌,幻想着下一秒遇见的人。时间流逝,结果等来的不是一直倾慕的美男子,却是一个轻薄的狂人。

    大约记得一些各家的解释,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说:“言忽所美之人实非美人。”现代古文字学家高亨以为这诗写“一个姑娘没见到自己的恋人反遇到了一个恶少的调戏。”历史学家孙作云先生的看法,《山有扶苏》属嘲笑、戏谑的小歌,是在“会合男女、祭祀高禖、祓禊求子”的背景下唱出来的,“是男女欢会节日之诗。”还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呢。

    个人觉得,就当下而言,《山有扶苏》有味道就在女人的俏皮,两千多年前一位女子俏骂戏谑情人的画面难道不惹人心扉吗?不妨说恋人约会时候,姑娘早早来了,小伙子却姗姗来迟,让姑娘既喜又恼。心里高兴着,嘴里骂骂咧咧道:“我等的人是子都那样的美男子,可不是你这种不守信用的狂妄之徒啊,我等的人是子充那样的善良人,可不是你这种轻浮浪荡的狡狯少年啊!”

    一切缘于让她等久了!

    这样风趣幽默的戏谑手段,也是姑娘们整治小伙子的拿手好戏。见面能打情俏骂,不更表示他们心无隔阂,嘴无遮拦,亲密无间吗?这样想来,两千多年前,那个情窦已开的浓情女子,戏谑情人时的欣悦与野性情态,就活灵活鲜地站在我们的眼前。

    《诗经》里的人都纯粹地可爱,喜欢和憎恶那么直接,没有过多的迂回战术,如果可以偶遇,那么一段恋情就慢慢滋生在彼此心间了,即便山无棱,地无角,也要听到彼此的心跳。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等待戏谑之后,女子的气消了,在夏日里,静静微笑。这样的女子便让后代的文人墨客生发出很多关于采莲女的畅想。诗仙李白在《采莲曲》里就再现了一个我见犹怜的女子形象:“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采莲姑娘们的衣袂被风吹起,荷香体香共飘荡。那岸上谁家游冶郎,见此美景,会是怎样的感想?好一句“空断肠”,似乎都可听见盛世里男女的渴望:心在跳,脸色也变了。多亏被荷花丛遮盖住了。

    大诗人白居易更是细节化了这个采莲女的娇羞:“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曲》)这该是多么窘迫的场景,心爱的人儿就在面前了,说些什么都无从开口,一低头的温柔浅笑,还是心绪纷乱,刚一抬手,那斜插的时髦发簪掉落在水中了,本想给他最美的容颜,却无料情节戏剧了,匆匆侧过脸,希望自己的尴尬没有让他看见。

    荷花的点点花蕊,正如那女子的白嫩容颜,于是从《诗经》里走出的荷花,就从容地开在喧嚣的人间了,任后人在观望时不断赞叹,不断遥想。

    正是这份畅想与欢喜情趣,荷花就似乎与美好却无法拥有的情谊相连了。我们才更多地去注意,长在两千多年前洼地池沼里的荷花,它通过时间的波动纹理,把说不尽的美和道不透的智慧,在芙蓉色和莲子心里让我们感觉到。

    梅子熟透了,来追求我吧

    ——《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暮春时节,杨梅成熟,有风吹过来的时候,小梅子不时掉落枝头。树下路旁一位姑娘见此情景,她敏锐的内心感触到虽然青春无价,可是时光流逝太快太无情,自己依然婚嫁无期,便有了这首诗歌。这样描述尽管和当时的真实有所出入,但大致就是如此。

    女子恨嫁的诗歌历史上不少,从北朝民歌的“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到元朝《牡丹亭》中杜丽娘感慨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再到现在《吐鲁番情歌》中的“葡萄成熟了”。《召南·摽有梅》算的较早的一首,写的也很好玩。诗中的“七兮”和“三兮”都是虚指,七及其往上表示的是很多的意思,三及其往下就是很少,因为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东西也少,即使东西多的数不过来时候就用多表示虚指。所以,在最前边的两句中说的意思就是,快去摘那些梅子吧,你看果子还有七成,还比较多,还可以多挑挑,你们这些小伙要是喜欢我的话,快去挑黄道吉日来求婚吧。

    这个女孩子很聪明,可爱伶俐,在话语中把自己比成杨梅,请小伙子们采摘,宛转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来求爱吧,对自己来说保留了女孩子的矜持,自己也没有掉价。一举两得。无怪乎春秋时期晋国人范宣子来到鲁国,想请国君帮助晋国伐郑,却又猜不透鲁君时候,就吟了这一段:“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诗歌运用到政治上,范宣子既表达了请求的意思,又给两国双方留下回旋的余地。因为没有挑明,木讷的将士诸侯怕还不知道怎么回事。鲁君是个明白人,听了以后,也采取了相同的措施,自己也吟诵了一段诗——《小雅·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选矣。”意思是说弯弓的弦线要时常调整,兄弟亲戚之间,也要市场叙叙旧,要不然关系都远了。言下之意是,我们两国是亲戚关系啊,彼此的事不分,我同意帮你们打郑国。诗的作用很大,两句诗,超难度的政治问题已经办妥。

    那么《摽有梅》中听到女子呼唤的男人们如何作答呢?是不是他心领神会,也以诗作答?答案是让人失望的。

    随着梅子树上的果实渐渐掉落,身边的闺中密友也一个个陆续嫁掉,女子的心有点急切了,于是接下来唱出的日子数木就变少了:由“七”减到“三”——树上的梅子可就只剩下三成了,要来下聘礼今日也好,要是你不下,明天人家来迎娶了也说不定,到那时候你后悔可就来不及啦。女子的心确实有些急切了,梅子落地,青春太容易失去了,罗丹就说,真正的青春,贞洁的妙龄的青春,全身充满了新鲜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眼看婚期将尽,怎能不急?

    不知道这个女子几次抛出绣球的对象究竟是不喜欢她,还是傻乎乎不明事了,听了女子的进一步表白还是没有一点反应,女子也只好使出自己的杀手锏——放下矜持身段,拿出最勇敢的勇气,也许是她有生以来说过的最勇敢的话语:帅哥,你别走,和我来说几句话,感觉感觉我们合适不?合适就嫁给你了。如此直白的话语,惊爆所有人的眼球,看来女子老大愁嫁,古代也是有的。

    不知道经过这次赤裸裸的表白,男子是否接受,不过这首诗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就是女主人公毫不掩饰自己对爱情的渴求,大胆用语言表达出来,情感炙热性格泼辣的程度比今天的女孩子也有及。女性在内心深处对情感寄托的欲求是最真实的,天经地义,无可指责。可生活在现实之中,要将这些想法无顾忌地说出来,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即使社会运行到了今天也不是那么容易表示,所以,千百年来,对《摽有梅》的女主人公,人们一直给予讴歌与陈赞。

    诗评家龚橙《诗本义》中说:摽有梅,急婿也。一个急字,抓住了全篇的情感基调,很有道理,与这首诗歌要表达的意思一样的是唐朝杜秋娘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中用鲜花来指代时光,花朵悄无声息的枯萎,留下无数叹息,意蕴犹在,相比起来《摽有梅》则更能让人触目惊心。因为它直奔主题——青春的大好时光,就随着杨梅落了一地,伴着哗啦啦的声音。直逼如今钟表一秒秒流失的滴答声。

    这首召南中具有代表性的诗,比恢弘壮丽的周南诗灵活有余,不时有口语点缀,似是我们日常的对话,不免有些雨中江南小镇与北京城的感觉,生活味道的凝重,更加体现出当时的风情吧,来听: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

    虽然直白的无药可救,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有一种爱情叫表白。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郑风·褰裳》

    热恋中的人儿,神经总是有点过敏。我们不知道什么原因,男孩只不过没有跟女孩说话,她马上就吃不了饭,不理她,她马上睡不着觉,真正是枕食不安啊。《诗经·郑风·狡童》中喜欢上坏少年的姑娘就是这种形象。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如此一来,恋爱中的姑娘似乎永远没有精神的安宁,男子一个异常的表情,就会激起她心中的波澜,不过《郑风》中紧跟着的《褰裳》中的姑娘在同样的情况下,一改风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