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勃勃生机,万物竞发-《大明之后》
第(1/3)页
宋琏怕朱颐垣以为他不敬老父,连忙补充道:“我的份量不够,东山公年纪大了,我爹去正好。”
朱颐垣点了点头,甚至还有那么一丢丢羡慕,瞧人家的老爹,能在前面遮风挡雨,自家的老爹,就只能坐享其成,没法比啊!
朱老爹是不知道这小子这么想,不然非要打朱颐垣的屁股不可。
你当安顿流民,把人送到莱芜,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几千人的吃喝拉撒,长途迁徙,弄不好就变成随即抽取阴曹地府深度游的名额,而且中奖率还在三到七成,个别情况会超过九成。
绝对的九死一生。
朱颐垣倒是有了妥帖的布置,只是他布置好了,人就去莱芜了,剩下的琐碎事情,都是留守的忙。
而且最新的消息,清军调动越发频密,云集的兵马越来越多,七爷和麾下的义军精神绷到了极致,生怕会出任何差错,辜负了朱颐垣的托付。
当然了,朱颐垣自己也不轻松,莱芜还是太小了,根本不够施展,如果能顺利拿下新泰,再和费县的王俊连在一起,他进军沂蒙的战略就完成了一大半。
事关生死,根本不允许他有任何的疏忽。
现如今朱颐垣除了最早带来的三百人之外,又在莱芜等地招募了进一千人,同时各个村子组织起来的民兵也有超过两千人。
到底带着谁去新泰,让谁留守,可马虎不得。
“朱公子,你要是放心,就带着所有人过去,老夫帮你料理吧。”赵士哲主动请缨。
朱颐垣微微一愣,思忖道:“东山公,秋收已经开始了,从淄川过来的流民足有三千多人,按照我的想法,是要把他们编成一个个的队伍,协助本地百姓秋收。另外从莱芜县城也出来了好几千人,他们也需要土地……再算上本地村民,很容易发生冲突。再有城里的晏子宾,这个东西未必就那么老实,算上莱芜尚存的缙绅地主,他们也未必会甘心接受分田。接下来的事情,千头万绪……”
朱颐垣还要交代几句,哪知道赵士哲突然笑了,“我当过知府。”
朱颐垣顿时语塞,原来这位不是个寻常书生啊!
宋琏也赞道:“东山公为官的时候,极力抑制豪强,兴水水利,还曾上书,要求按照一条鞭法,重新清丈土地。”
这还是个有些想法的,朱颐垣忍不住一惊,“后来呢?”
这次赵士哲自己无奈苦笑,轻叹道:“后来就罢官回家,讲学著书了……朱公子,老夫明白你的担心。放心,老夫不会徇私情的。如果我做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可以随时把老夫抓起来问罪。”
朱颐垣连连说不敢,不过他也没有完全就把事情交给赵士哲,他已经让蒋琦过来,互相配合,一起推动。
随后他抽调了八百战兵,又征集了四百民夫,让他们帮忙运送粮草辎重。
秋收时间,让人离开家乡,百里运粮。
又是疲惫,又是危险,还会耽误农时,真没谁愿意。
大家伙确实感激你朱公子,但人家也要过日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