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东升西坠为谁功-《宫道》


    第(2/3)页

    允禩不正面回答,只是打千道:“臣弟给皇上请安!”

    胤禛说:“平身吧!今日你我兄弟一叙,畅所欲言,不必拘礼。”

    允禩起身,说:“兄弟相聚,又何必更衣搜身,以防不测。皇上毕竟是皇上,不可失了礼数!”

    胤禛面显尴尬,微咳几声,说:“随你吧!”

    允禩作揖道:“不知皇上召臣弟到此处,有何吩咐?”

    胤禛在长城上吹了半夜冷风,酝酿的感情,被允禩粉碎的一干二净。他肃着脸,缓缓地说:“老八,记得康熙二十六年,陪先帝巡幸塞外吗?那年我九岁,你七岁,尽管年纪小,已显得少年老成。我因为骑射失了准头,在众兄弟面前抬不起头,闷闷不乐,只有你一直找机会陪我说话解闷。后来,我们兄弟俩合力,猎了一只雉鸡,总算雪耻。看着关外美景,追忆少年往事,老八,难道你我不能齐心协力,共创大清辉煌盛世!”

    允禩一怔,随后露出苦涩的笑:“四哥,你我打自娘胎起,命运轨迹就出奇地相似。亲生额娘的出身都不高,都是由养母带大的,就连册封贝勒的时间都差不多。记得八岁那年,我犯了错,额娘罚我抄宫规,夜里你偷偷溜进书房来帮我。结果被抓了个正着,两个人都挨了罚。”二人想起童年旧事,不约而同相视一笑,允禩接着说:“自从二哥太子之位被废后,很多事就变了,或许人长大了,想要的东西就不再简单。你身边有忠于你的老十三,九弟也不遗余力地支持我。你大力治贪、严罚腐败等,臣弟看在眼里,也暗自拍手称快。但说句大不敬的话,若这些事由我来做,我会效仿皇阿玛,以德治国,推贤官、发展商农,自有另一番成效。”

    胤禛说:“如此好的提议,为何你不呈折上奏呢?”

    “没用的,法治好还是德治好,这个问题已经历无数朝代,无数仕子讨论。”允禩眼光略见暗淡,“况且,这关系到整个朝廷的治理方向,怎是可以轻易改变的!”

    “我们可以尝试找出一个折中的法子啊!”胤禛尽着最后的努力,说了一个连自己都觉得好笑的建议。

    允禩摇头道:“治国如迷宫,走哪条路都能到达终点,没坚持走下去,都不知道正确答案,只会白白耗费人力物力。想当年,苏轼身为保守党不赞成王安石变法,保守党执政后,苏轼却觉得新法中有几点可取,被旧党排斥,后王安石一党获权,苏轼进退两难不容于两党,最后流放岭南。苏轼文采风流,但最为愚笨之处在于,他没有站在执政党的最高点,那么,他只能沦落一件工具,或利用或废弃。”

    “你叫唆弘时投毒,除掉朕,你以为就有机会爬到那最高点?”胤禛嗤之以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