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五十一章-《温僖贵妃她不想奋斗了》
第(1/3)页
自揣了崽,敏若的耐心多少不如往前,或者说是身体上不舒坦,也懒得应付人了,所以一直以来都避免与舒舒觉罗氏见面。
不过原身的亲娘,她怎么也不可能这辈子都不见,懒怠应付也得见面。好在自她有孕,云嬷嬷是处处替她打算周全,恨不得连饭都能替她吃,何况应付区区一个舒舒觉罗氏。
若是从前云嬷嬷还念着什么孝道、恭顺啊,现在敏若肚里揣着崽,在她心里那就是一加一大于二,旁的都不算什么了,敏若舒心最主要。
她知道舒舒觉罗氏和敏若的脾气,清楚这娘俩一旦哪里说不顺了敏若必定要不快,于是在舒舒觉罗氏到前便与敏若絮叨了好几次,“您可千万顾着自己的身子,如今可不只是您一个人,还有小主子呢。您这月份眼看大了,最是动不得气的。”
云嬷嬷当然也清楚舒舒觉罗氏有时候确实气人,又忙补了一句:“若老夫人哪句话叫您心里头不痛快了,您只管不言语,奴才帮您说。”
这对于云嬷嬷来说是稀奇话,她的观念就是时下传统观念,同时也远比满人更讲究礼法孝敬,认为对长辈要恭顺敬从,不可有忤逆违背之举,如今能这么叮嘱敏若,对她来说算是豁出去了。
敏若一时觉着有些好笑,又乐意受用。
舒舒觉罗氏和她闹过一场之后,许是意识到敏若不会继续纵容她,或者说对她的不满已经在她不知不觉间积攒得很深,她的女儿也在看不到的地方长成了一只刺猬,不会再处处恭顺地对她。
所以她与敏若的相处关系有了微妙的转变,一开始是逃避似的不愿见到敏若,后来一旦见面,必定是欲言又止的模样,因为开口气弱,所以干脆少言。
也是乌达嬷嬷日日在她耳朵边上念叨规矩,念叨当日皇后在时她亲身践行、后来又因为宫里的人便成了小女儿而逐渐不在意的那套规矩,念叨得她逐渐捡回当年在宫中的循规守礼来。
虽然心里头不情不愿的,但知道小女儿不会惯着自己后,她便先气弱了两分,清楚自己没有以前那样在永寿宫嚣张的资本了。
本来云嬷嬷都做好打场硬仗挺身而出的准备的,结果没想到准备都白做了,舒舒觉罗氏进来就往那一坐,一声不吭跟尊佛似的,旁人瞧了或许觉着憋气,敏若可没那事,见她不吭声就全当省事了,也没去关注她的情绪,干脆地将康熙打算给兰若指婚的事情说了出来。
同时也道:“婚事未必定,我在皇上那没说准,只含混过去,还是得问问你们的意思。要我说,那普昌倒是小了点。”
这会本该舒舒觉罗氏开口的,她是兰若她们半个额娘,巴雅拉氏这个爹娘不在,兰若的亲生额娘没有入宫的资格,舒舒觉罗氏作为承爵人的额娘,本该担过这份责任的。
但她坐那不吭声,敏若没强求,也不气不恼,将宫人们打发出去了,又叫人带云若去选裁衣的新缎子,牵着兰若的手叫她在自己身边坐下,才低声问:“你自己心里想想乐不乐意,若是你不情愿,三姐就替你回绝了。辅国公府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家,回绝了也称不上得罪。”
兰若听了就笑,“三姐你这话传出去,叫人还以为咱家怎样了呢。……那家辅国公府的老太太我见过,年初时候她来过咱们家,当时还给了我一对镯子做见面礼,当时觉着丰些,我额娘说他家孩子还小呢,也没往多想,可……”
“老太太的身子不好,死前想找个能照顾儿子的,只能先把婚事给他定下。”敏若道:“皇上倒是说普昌那小子心性天资不错,但我觉着回头还是叫你三哥给打听打听。这婚事要成,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你过去了就是当家做主的人,那边还小,你打小养着他,要拿捏他不难;坏处是那小子康熙十四年生人,比你小太多了。”
敏若话说得直接,因为是对着兰若,干脆地将在她看来的好处坏处都点了出来,坏处说得委婉些,但兰若也听得出其中的意思。
她想了想,握住了敏若的手,“三姐,谢谢你。”
“怎么了?”敏若疑惑地看她,兰若道:“谢谢三姐给我了一个让我自己选择、做决定的机会,皇上既然与您说了,心里定然是有了倾向的,对吧?”
兰若生了一双清透柔和的杏目,此时盈盈望着敏若,好像也带着熠熠清辉,她细声道:“姐姐疼我我知道,婚事我也愿意。”
她没等敏若说什么,便继续道:“好处坏处您都说得清楚了,这门婚事若不是因为辅国公的年岁小,八成也是落不到我头上的。虽然咱们满人没那么在意嫡庶之见,可阿玛到底去的早,我也并非您与三哥的同母妹,你们疼我,外人却未必觉着。我所求不多,只要婚后过得安稳平安便好,嫁到辅国公府去,一不怕婆婆刁难,二不怕男人在外……招惹是非,又有恩赐的庄田家底,对我而言算是最好的选择了。”
兰若郑重地对敏若道:“多谢三姐替我挡了一回,这门婚事我愿意,也请三姐先替我谢恩了。”
看着这门婚事就这样轻飘飘地定下了,敏若虽然知道兰若婚后过得很舒心,但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要是在现代,这种包办婚姻保准被人唾弃,可现在竟然成了兰若的最优选。
她缓了缓神,道:“那我就替你应着了。应该是当庭指婚,谢恩的规矩教引嬷嬷教过你吗?”
“教过,三姐放心吧。”兰若笑着,敏若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兰若走后,敏若忽然想起今年五月蒙古巴林部报了丧,巴林郡王鄂尔齐薨逝,郡王长子乌木达克袭爵。
钮祜禄家的长姐钟若丧了夫,幸而还有儿子袭爵,这几个月的信里倒是已经没有太多的悲恸,反而字句洒脱。她的几个儿子俱都十分孝顺,或许丧夫后的日子对她而言比从前还要顺心百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