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西夏的商贾们也不会突然之间就不再入关行商,必然是在准备着什么。” “李乾顺的野心也不小,若是蒙元真的允诺了什么,还给了好处,自是愿意南下的。” 议事堂中两两对立,看法截然不同,这让气氛有些凝重,但堂上聪明人差不多都明白,这只是双方的思考方向不同,立场不同导致的态度不一,而非是所谓党争。 毕竟,太傅张久陵如今已经位列三公,且是公认的正直之臣、名儒大贤,并不是李林甫那等奸相。 狄晏虽然是张久陵的弟子,但是为人也是一样刚正不阿、正直仁义、才学究人。 若真要是什么党争,以张久陵的名声,还有他桃李满天下的师徒关系。 朝堂之上,至少现在有一大半的大臣,都可以是他的人。 然而,没有。 朝堂之上只有寥寥几人乃是张久陵的弟子,连自己的儿子张柬之到现在都没有出仕呢,也只是因为太子殿下要弄一个新学,才情张久陵出山,而张柬之现在也成为了秘书监中书舍人,负责编撰邸报,欧阳修为监正、他为书记郎。 而回到事情本身上,狄晏等人其实希望守住阳关等关口就可以,西夏再怎么叫唤,只要不是大举进攻,就不要管他。 这样国家才能把心思放在已经开始的财政改革上,从而使国家全面兴复,并彻底解开国家脖子上那根要命的财政枷锁。可一旦西北真有大事,说不得就会起大战,导致国家好不容易攒的一点钱付诸东流。 届时再想要财政恢复正轨,却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至于郭子仪等人,那自然是从一个武将的角度出发,觉得如今蒙元和北燕刚刚完成了灭金之战,本身也想着休养生息,而大乾现在完成了征兵,完成了修养,也完成了秋收,收拾一个西夏,应该不成问题。 关键是为了以后啊,蒙元和北燕若是南下,按照殿下当初暗示的大局势,京师这边要抵御蒙元,燕王则是负责北燕。 这么一来,还是要趁早解决西夏这个西北野狼。 等到蒙元真的南下,他们也不用分兵西北,也不必担忧把战线拉得太长了。 关键是,郭子仪等人也知道,主动出击,讨伐西夏,不仅仅是解决了西夏这个隐患,而是可以得到西夏的战马、物资、人口、粮食等等。 西夏也有着一个大牧场,也算是西北之地的游牧之民,其国内怎么说,也有十万匹战马吧? 有了这些战马,就可以组建轻骑兵、重甲骑兵,也就有了底气对抗蒙元的铁骑。 然而,一场国战,不是说说、讨论一下就可以直接定下来的。 这不是李贼南下,直接威胁到了京师,不管如何,李贼也不过是区区一个毛贼罢了,不是西夏这样的番邦之国,一个被岳山、史思鸣、韩世重等征讨之后,依然再一次强大起来。 事情的疑难上来就彰显无疑,便是想要紧跟太子殿下的脚步,做一个孤臣的戴光,也是无奈上前,补充了一点。 “殿下,今年秋收没有大灾,便是河东道因为打的快,打的巧,也都没有耽误秋收,但若在西凉那种地方用大兵,转运之难可不是中原、关中能比的!说不得还得是从巴蜀调度,然而巴蜀……。” 巴蜀之地不用说,已经成为了刘柱的私人领地了。 到现在,连赋税都收不上来。 派遣而去的使臣或者是巡察御史等,竟然在半路上被马匪截杀。 那是马匪吗? 真正的情况,自然是懂的都懂。 此言当然也是无须辩伪的大实话,而且正中郭子仪与萧奕的要害。 陇右道那边属于黄土高原,等到了西凉那边,完全就是荒漠戈壁之地。 运送粮草有多难,也都可以想象的道。 就是这一年来,兴修水利、修路搭桥,以以工代赈来养百姓、搞建设。 也没能完全改善陇右道那边的道路。 只能说,比以前好多了。 却也是好了一点儿。 真要是运输粮草,从长安到兰州,估计也要十四五天的时间。 这就是半个月了。 萧奕也终于开口:“那依戴尚书所言,又该如何应对?若蒙元真就以西凉之地引西夏人入局又该如何?” “修葺沿线坞堡,就地屯粮,坐观形势,再论其他。”戴光恳切相对。 意思也很简单,那就是:守。 萧奕微微蹙额,并未回答。 戴光见此,也只能是暗自叹了一口气,知道太子殿下亲征西夏之心,怕是不可能改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