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李廣弓弦勁-《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第(1/3)页

    城南,小連子街。

    李元芳的家就在街盡頭。

    進了院子,李彥轉身,對著跟在后面抬著箱子的兩人道:“兩位武侯辛苦了。”

    “阿郎言重了,我們當不起!”

    這兩位,就是安縣尉派給李彥的跟班差吏,張環與何竟。

    都是方正臉,塌鼻梁,小眼睛,一個身材高大,一個略顯精瘦。

    他們放下箱子,抱拳道:“阿郎還有什么事情,盡管吩咐!”

    “我先看看。”

    李彥走到箱子面前打開,一匹匹絹帛露了出來。

    這可相當于一大箱錢。

    唐朝實施的是“錢帛兼用”制度,“錢”是銅錢,“帛”就是絹帛。

    經常有天子賞某大臣五百匹絹、八百匹絹,就是在打賞,數目還都不小。

    李彥直接開箱,倒不是炫富,他取出一匹布,詢問道:“在涼州,這一匹可以換多少文?”

    “織工精美,色彩光鮮,這是蜀錦啊!”

    何竟上前看了下:“這1匹至少賣900文錢,如果胡商急著收,1匹可以賣到1緡錢。”

    1緡錢就是后世俗稱的1貫錢,唐朝相當于1000文,緡是穿銅錢用的繩子。

    李彥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暗暗咋舌。

    他印象里,唐朝1匹上好絹布,售價是500文左右,怎么直接翻了倍?

    張環在邊上察言觀色,解釋道:“自與蕃賊開戰后,市價日漲,這是公道價,我等不敢虛言。”

    李彥恍然:“原來如此。”

    一旦打仗,物價必然飛漲,這是古代小民最難熬的一點。

    要知道安史之亂后,物價直接翻了十倍,現在還不至于,張環又道:“涼州這里,原本1文錢能買2個雞蛋,5文錢1升醋,11文錢1斗米(約12.5斤),40文錢一只雞,50文錢一斤鹽,600文錢一頭豬,現在都要漲上三四分……”

    李彥默默換算了下。

    在安史之亂前,唐初1文錢約等于后世兩元人民幣,對比下日用品的價格,大部分還行,除了鹽和布。

    鹽沒辦法,布帛則不都是這個價格。

    普通老百姓穿的粗布,幾十文錢就能買一匹,一匹可以做兩套衣服。

    丘英贈予的大箱子內,不僅有蜀錦,還有四套成品衣服,李彥初步估算了下,對于目前的資產,心里有了數。

    他對錢很有興趣,因為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古代物質條件本來就差,再窮的話,那過的真是太難受了。

    現在可以改變生活,同樣用錢收買人心,也是最快捷方便的。

    李彥從中取了兩匹蜀錦,分別遞給張環何竟:“兩位是能人干吏,接下來多蒙照顧了。”

    兩人動容:“阿郎盡管吩咐就是,我們地位低下,怎敢受此等厚禮!”

    “英雄不問出處,我一向是這么覺得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