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觉醒的渤海百姓-《晋末的卯金刀》


    第(1/3)页

    褚翜过来通过了府兵制与均田令完成对底层的拉拢,那此刻鲜卑骑兵在渤海郡上肆无忌惮的驰骋,则彻底让高瞻为代表的地方豪强士族果断站在刘泰一边,而不是选择王浚。

    如果王浚派出人来好好跟着这些当地豪族士族沟通,不说他们全部都会倒向王浚,但至少他们会出现动摇,尤其那种越是在晋朝朝廷里当过官的,对王浚的归属感就越强。

    但王浚选择让祁弘直接带着军队过来,祁弘又有意放任鲜卑骑兵在渤海郡制造杀戮,那么对渤海的世家豪族来说,那就是生死之仇了。

    毕竟你毁灭晋朝我毫不操心,但你要动我的家族,越是世家出身那就越是会拼命!

    谁让晋朝以“孝”治天下,同时他们一生的为人处世更有着家族在背后做支撑。

    别得不说,就说高瞻吧,他能年纪轻轻成为孝廉,便是家族在背后推动。

    当然高瞻自己也争气,被国家调度到尚书台,作为高级储备干部尚书郎。

    如果稍微熬一熬,熬到了侍郎,差不多就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实权岗位了。

    因为自从荀彧成为尚书令接管尚书台后,尚书令的作用就一直在被放大,整个尚书台差不多就是尚书辖数曹,郎官掌曹的局面。

    随着时局发展尚书令的位置在魏晋南北朝这一段时间会越来越强,然后一直强到某个叫做天策上将的猛男横空出世当了这尚书令后,后面基本就没人当这官了。

    但很可惜,随着洛阳被匈奴汉国攻破,高瞻这种高级储备干部也就一直储备了。

    不过,高瞻这位渤海高氏的代表人物的加入,对打算打游击,甚至骚扰祁弘军队后方的赵安来说,这样的人物就太重要了。

    因为原本渤海以及周边郡县对赵安来说,几乎是一团乱麻。

    但现在有了高瞻的存在,就好像一团乱麻中找到了绳结一样重要。

    至少有了高瞻,有了高家这渤海熟悉的地头蛇,几乎整个渤海熟悉的情报网,自然而然便铺开来。

    同时由渤海高家作为担保,赵安的部队也很容易在渤海本地人中取得信任。

    没办法,想要百姓对士卒产生信任,这真不是一个均田令,一个府兵制就能简单做到的。

    与之对比,一个天天在耳朵中都听得到的当地豪门,用豪门的名誉为背书,这就让赵安能够省下大量跟当地百姓进行沟通的成本,顺利把自己的一支支屯队分散入村落中。

    与刘泰的其他队伍有所不同,赵安部队因为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敌后作战,所以每一个屯队若说正面作战未必能够有多强,但他们中肯定会有善于沟通的人,还有善于培训的人。

    他们进入到了一个个有围墙的村子后,则开始用他们更专业的方式去教授百姓们使用武器,锻造木枪,教授刺击,挖掘坑洞,训练信号,小组作战……

    总而言之,一支支军队只要进驻入村子,便教授他们怎么防御,怎么战斗。

    这一幕看得高瞻有几分的茫然,忍不住问道:

    “有这般打仗的吗?将军这般强化百姓,难道就不怕哪天百姓们出来造反吗?”

    “我们就是造反起家的,只要别把百姓逼得一口饭吃都没有,百姓是不会反的!”

    赵安神色从容的回答道:“而且将军也说过了,我们这支军队就是要野火燎原的星火。

    我们的作用并不是去跟敌人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融入百姓,发动百姓,专门找对方的薄弱处攻击,让对方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高瞻听到赵安的话充满了不理解,对已成为郡望的高瞻来说,百姓的概念距离他太遥远了,但身为士族,他能感受到自己对对这股未知力量的本能恐惧。

    在高瞻联系高层,赵安训练底层,一张从农村向着县城构架的信息网开始建立了起来。

    鲜卑骑兵是骑兵来去如风,所以一支支民兵们指挥当地的百姓去挖掘拌马腿的地洞,从而约束骑兵们的运动轨迹,让他们原本不可预测的行动轨迹,强行变得可以预测。

    与此同时,鲜卑骑兵因为骑马,所以信使也全部都换成骑兵。

    当然就算做不到骑兵的,也都是要各个村里跑步速度最快的人,从而确定鲜卑骑兵的调度方向,进行警戒与报信。

    到了现在都还没陷落的村落,纵然没建设的坞堡一样,但村子本身的防御也已相当可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