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自从被洪武大帝吓唬了一顿之后,木初回去时,浑身都要虚脱了,只觉得哪怕面对思伦发的几十万大军,恐怕都比这要轻松。 木初也是真怕了,于是第二天早朝就赶紧上朝朝贡,准备朝贡之后就尽快回去。 还是自己家轻松自在啊。 没想到的是,木初不但被朱元璋亲自册封了丽江土知府,还额外被册封了中顺大夫,相当于正四品。 从朝堂上下来以后,木初就赶紧回到驿馆收拾东西,要和一众随从快点离开这龙潭虎穴。 同时沐春这边也开始行动起来,两伙人刚好可以凑个伴。 而在沐春准备离开京师时,朱允炆还派人前来相送了一番。 可惜朱允炆现在作为皇太孙,事务繁忙,脱不开身,不能亲自相送。 沐春可不敢有任何意见。 于是沐春与木初来京师应天走了一遭后,终于踏上回返云南的路程。 而此时已经是洪武二十五年的十月末了。 再看云南。 从十月份开始,云南就进入了秋收的忙季。 朱楩最近也很忙,可不是忙着和木邱造小孩儿啊,那是晚上的娱乐运动。 白天的时候,朱楩还是很正经的。 比如现在。 虽然朱楩出不了城,主要是他不想再引起朱元璋的猜忌,于是索性连大理城都不出了,有时候一连半个月都宅在王府内。 反正他正好可以修炼练气决,倒也不算苦闷。 而今天,在王府偏殿之中,朱楩正在接见居里屋。 “殿下,这是今年的收成,”居里屋一脸激动兴奋的,指着身边堆放着一大堆的粮食。 那些就是朱楩交给居里屋一族负责的种子。 一连两季,足足一年时间,朱楩才算是确认了这次的农业开发实验。 毕竟这些种子都是直接从系统商店中购买的,也是后世现代经过无数次实验培育出来的,朱楩也担心这个时代能否适应。 还好的是,不论是杂交水稻,还是玉米等作物,都成功熬过了第一季度,并且以第一季度的收成作为第二季的种子,也成功完成了第二季的丰收。 这就代表着,朱楩的试验田计划成功了。 这些种子不但可以在大明时代种植,而且连种子也能培育,这就不需要朱楩不断从系统中买种子了。 简单来说就是,这些种子,已经可以正式面向整个大明了。 朱楩也有些激动,如今的粮食收成既单一,又量少,才导致明朝许多百姓都穷困潦倒,很多都吃不饱饭。 一旦这些高产且丰富的农作物推广开来,适合水田的就种杂交水稻,适合旱田的可以种玉米,甚至连贫瘠的土地都可以种地瓜和土豆。 相信大明百姓很快就能五谷丰登。 而大明百姓富足了,朝廷也会迅速壮大起来。 想到这里,朱楩对外面喊道:“王福,去把李知府喊来,就说有重要的事。” 门外立刻传来王福的声音:“是。” 堂堂指挥使,如今却已经俨然一副王府大管家的做派了。 没办法,这最近一年的时间里,云南都很平静,朱楩也老实了下来,连朱楩都无事可做,何况是他。 不多时,大理知府李叔然就被请到王府了。 “殿下,今年可是大丰收啊,”李叔然一进来就无比喜悦的宣布了好消息。 大理城周边的秋收已经结束了,经过一番清点计算,今年可谓是大丰收。 朱楩笑着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李叔然看看堆放在偏殿当中的那些农作物。 李叔然一愣,殿下好像并没有太开心? 接着李叔然打开那些袋子,然后一脸茫然。 “这是啥?”李叔然拿起一块‘土疙瘩’。 “那是土豆,”朱楩说道。 土豆?果然是土疙瘩吗? “这个呢?红土豆?”李叔然又拿起一块相似的土疙瘩。 “那叫番薯,也叫地瓜,”朱楩介绍道。 果然还是土疙瘩? “这有什么用?”李叔然问道。 土豆地瓜都是舶来品,有的甚至是明朝中期才传入的,此时自然没人认识。 还有那玉米,更让李叔然惊诧。 “这是什么米?好似黄金,难道是珍珠米?”李叔然惊叹的捧起一把玉米来。 朱楩好笑的摇摇头,又对李叔然说道:“你再看看那袋子米。” 结果反倒是杂交水稻的大米让李叔然不感兴趣了。 朱楩叹了口气:“李大人啊李大人,其实这杂交水稻才是重中之重。如今的稻米最多亩产两石到三石,那已经算是丰收了。我说的没错吧?” 李叔然愕然的点点头,比如今年的丰收,两季当中都有许多田地亩产到了三石,才让他无比喜悦。 可殿下看起来怎么如此平淡? 又听朱楩指指那些稻米,说道:“而这里足有十石,却是一亩地的产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