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论功行赏,册封群臣-《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第(1/3)页

    这一次大军凯旋而归,立下天大功劳。

    可也因此,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可就麻烦了。

    因为需要赏赐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光是金银珠宝就无计其数。

    所花费的银两,甚至超过朱楩的登基大典与册婚大典,足有几百万两白银。

    毕竟全军将士就有五十万人啊。

    甚至这还不算蒙古草原兵部队,那边可是没封赏呢。

    尤其是冯胜、傅友德,他们本就已经是公爵,爵位到头了,再升那就是异姓王的级别了。

    朱楩可是答应过诸王与朱元璋的,绝不会出现异姓王的存在,除非是死后追封。

    活着的异姓王是绝不可能出现在他永昌一朝。

    可是这么一来,又怎么封赏呢?

    如果按照老朱的腹黑意思,干脆让冯胜的侄子,也就是冯国用的儿子冯诚来获赏。

    冯诚不是有个女儿吗?就让他的女儿嫁给某位王爷,当个王妃吧。

    虽然不能给你家异姓王,但是可以给你个王妃。

    朱楩心说,爹,你当个人吧。

    不但要把冯胜立的功劳转移给冯诚,还要娶人家的女儿?

    到底谁占便宜啊?

    不过历史上,冯诚的女儿确实是韩王朱松的王妃。

    可朱楩不能坑自己的弟弟啊,主要是他曾经说过,‘我大明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裂土、不割地、不妥协,也无需进行联姻’。

    这可是他对诸王的保证,不会拿诸王的婚姻来做政治筹码。

    于是朱楩对冯胜的封赏,就改为了:“以公之功,不能不赏,不能不赐。但是宋国公已经位极人臣,封无可封,赏无可赏。朕既不能赐你为异姓王,也不会封你藩国之地。既如此,冯家可以再立一爵。”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感到莫名其妙,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冯胜的宋国公爵位,今后是要传给嫡长子的。而现在我许诺,可以给宋家额外一個爵位。以此次之功,就封一个伯爵吧,由宋国公亲自指派,朝廷册封。”

    “如果宋国公再接再厉屡立奇功,冯家就是一门二公,那也不是不可能的啊。”

    既然上面的路堵死了,无法再继续升冯胜的爵位,何不往下面想呢?

    朱楩也是有点腹黑的,这一点遗传自朱元璋。

    当初朱楩的不世奇功,不就被人分走,帮他的生母从普通的嫔妃升为了皇贵妃吗。

    如今朱楩也来这一招,我不能封你为异姓王,但是可以再给你家一个爵位。

    反正从我永昌一朝开始,就有袭爵降级制度了,现在是一个伯爵,下一代可就只是子爵了,不出三代只剩下个男爵而已,有何担心的?随便封。

    而且多了个伯爵,可比一位公爵再获得晋封好册封多了。

    开玩笑,总不可能不给爵位而给王爵的俸禄待遇吧?

    朱楩承诺过,洪武一朝的爵位袭爵不降级,仍然是世袭罔替。

    等于说现在封给冯胜的,那都是世袭罔替的。

    所以朱楩贼的很。

    而有了冯胜作为抛砖引玉,到了傅友德的时候,也就容易多了,一样给了一个伯爵的爵位,由傅友德自己指派。

    二公还能说啥,只好叩谢圣恩了。

    不过转念又一想。

    傅友德除了有嫡长子傅忠,还有三个儿子,这样一来倒也不错。

    长子继承颖国公爵位,还能让其他儿子也有贵族爵位,岂不是满门贵族典范?

    冯胜也思考再三,暗暗决定,不如把这个爵位给侄子冯诚。

    当初冯国用死在军中,因为冯诚当初年幼,于是就由冯胜继承了冯国用的职位与军队。

    等于说冯胜的这个国公,其实也是从大哥手中继承下来的。

    如今也算是对大哥一脉有所补偿。

    之后还有郭英、耿炳文。

    郭英为武定侯,耿炳文为长兴侯,宋晟为西宁侯,都已经有爵位在身。

    公侯伯子男,五大爵位阶级,他们已经处于第二队列。

    朱楩更是大方,干脆大手一挥,直接晋升三人为公爵。

    “三公早年间就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是我大明开国功勋。这么多年以来又一直兢兢业业,不曾有半分懈怠和违法乱纪行为。此次功劳甚伟,故朕决定晋封郭英为营国公,耿炳文为兴国公,宋晟为宁国公。而且朕说过,洪武一朝之功勋贵戚,袭爵不降,为世袭罔替。三公也包括在内。”

    郭英、耿炳文与宋晟自然是喜出望外。

    他们这么多年一直都是侯爵,始终没有机会再进一步。

    如今趁着这次大功,竟然封公了?

    三人的年纪也不小了,此时却激动的差点老泪纵横,连忙跪地拜谢,感恩皇恩浩荡。

    至于平安与盛庸。

    “平安,你父早年间为国捐躯,后由伱继承乃父职位,随我父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同时又是我爹的养子。此番大胜也有你一份大功。朕就赐你为安定侯。”

    “盛庸,你已官至都指挥使,如今又有大功在身,可封伯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