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今年赚了十文钱,那就交一文钱。 你是地主是吧?你今年赚不少啊,十万两银子是吧?那就交个一万两吧。 所以朱楩之前就想过了,没必要去收割百姓的韭菜,要割,那也是割大地主与世家啊。 “除此之外还有火耗归公,”朱楩又提出一条新的政策。 “既然朕已经决定彻底杜绝一切杂税、乱税、赋税,那么包括征收上来的税银、税钱、税粮,在运往京城路上的损耗,也由朝廷承担。” 以往地方官在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更称为火耗或耗羡。 比如汉朝时,每缴粮食一石,加耗两斗,后汉隐帝时,雀鼠耗由纳粮一石加耗两斗增到四斗。 如今朱楩提出火耗归公,就是把这部分可能施加到百姓身上的压榨,也全都给杜绝了。 朱楩笑呵呵的问李叔然:“还觉得这个税收重吗?” 李叔然缓缓的摇了摇头,连连吸着凉气,突然他猛的拜倒在地,高呼:“吾主圣明,千古一帝啊。” 朱楩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打蒙了百官,打蒙了世家,打蒙了地主,打蒙了士绅,也会打蒙所有王公贵族。 但是唯有一点,朱楩在为百姓造福,朱楩在保护百姓权益。 只要不傻,谁都知道朱楩这是吃力不讨好,他以得罪全天下所有有阶级的人,来唯独讨好百姓。 这已经不仅仅是爱民如子,甚至可以说是在讨好百姓了。 朝中不乏有学之士。 刘三吾激动的走了出来,跟着跪在李叔然的身后。 还有严时泰、沈荣、卓敬、钱贵、顾纹等人。 甚至连朱桢,以及许多朱楩叫不上号的人,都纷纷跪拜,高呼:“吾主圣明。” 不是所有人都有私心的,不是所有人都计较个人得失的。 至少在明初洪武年间,能够站在这大殿上的,至少不是贪婪成性的小人。 只是也有不少人心中担心,这些人有的为家族考虑,有的为其他方面感到担忧。 朱楩上位以来,可是大动作不断,又是对外发动战争,又是对内接连进行改革。 如此频繁举动,就不担心动摇国家稳定吗? 当然不担心,朱楩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只要有天下人支持,朱楩就不怕世家联合起来对抗自己。 打仗你们不行,民心与名声也不行,你们还有啥? “要不要土地归为国有呢?”朱楩心里一动,要不要再接再厉? 可想了想他摇摇头,算了,再继续下去,百官就得疯了。 而且连天下百姓如今也应该无法理解吧? 一旦土地归为国有,就不用再担心土地兼并问题了。 当初王莽就想这么做过,结果不但世家反对,连百姓们也一样怨声载道,可谓是得罪了所有人。 那是百姓不明白,国家又不会与民争利,最后还不是会给他们种地。 这可以避免土地兼并的情况发生,保证了百姓绝对有地种的基础。 但是短时间内,恐怕还没人能明白啊,还以为是他贪婪的,想要夺走百姓的土地。 却不明白,那些世家、地主士绅,才是真正要夺走他们地的人。 所以就说王莽才是真的莽,朱楩很多时候都要收敛一点。 王莽可是顶着巨大压力,把天下土地归为王田,私人不得买卖。 除此之外王莽还废除奴隶制度,改为雇佣制度。 还有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日用品在供过于求时由政府照成本购买,反之则由政府卖出,防止物价上涨。 以及如果有人家因丧葬或祭祀需要,可以向政府贷款,只需归还本金,不收利息。如果因从事农业、商业生产向政府贷款的,政府收取纯利润的十分之一做利息。 更不用说王莽在教育、祭祀、法律、音乐、漏刻、建筑、历法、度量衡、车辆制作等各方面也有革新措施了。 还有王莽时期针对周边列国各民族的态度上,也很有趣。 王莽先是一改西汉自昭宣以来建立的平等友好关系,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为由,将西域各国的王改封为侯,从而引起了西域诸国的普遍不满。 之后王莽派严尤出兵,征服了高句丽,将其改名为下句丽(下句丽可还行)。 还有匈奴。 匈奴正是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也正是当时蒙古草原的主人。 自汉宣帝以来,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呼韩邪单于穷困来降时,汉王朝仍将匈奴视为对等的大国,并且发给匈奴印信,文字是匈奴单于玺,其下诸王之印信为‘汉某某王’,以表示待以客礼而不是作为汉王朝的臣属。 结果到了王莽时期,他命使臣收缴西汉时发给的‘匈奴单于玺’,而代之以‘新匈奴单于章’,不但在匈奴前加以新字,且以章代玺,表明王莽试图降低匈奴单于的政治地位,将匈奴从前与汉天子的平等关系降为与王莽新室诸王同样的地位,从而使匈奴成为新室的附庸。 可谓是一点都不把人家匈奴放在眼里。 说狂妄也好,说目空一切也罢。 王莽他是真的莽啊。 难怪后世网民都乐此不疲津津乐道的,传说王莽乃是穿越者。 因为那可是公元前后那几年发生的事,距今足有两千年啊。 你把红色旗帜带到了西元前(公元前)可还行? (题外话:之前有读者想听听王莽的有趣故事,就简单摘选了一小节。) 谁说王莽不是穿越者,朱楩都不答应。 他都比我猛,你说他不是穿越者?那我也不是。 总之,文武百官一直到下朝都还是晕晕乎乎的。 第(2/3)页